刚刚结束的全省实施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宁波镇海区个人借钱放款|宁波私人民间借钱|宁波私人有收入可借,明确了未来五年宁波镇海区个人借钱放款|宁波私人民间借钱|宁波私人有收入可借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,其中一项就是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15家。目前,我省的技术创新中心进展如何宁波镇海区个人借钱放款|宁波私人民间借钱|宁波私人有收入可借?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。
视频来源:浙江经视《创新浙江》栏目
省技术创新中心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,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,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,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后备力量。相关部门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,聚焦新材料、汽车及零部件、数字安防、智能制造等重点优势产业集群,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现代纺织等标志性产业链,以及新能源等细分关键技术领域择优主动布局。
在近期发布的《浙江省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(2023—2027年)》中,明确了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,即争取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15家,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以上。截至目前,我省已经完成10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。
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 楼新明:
展开全文
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大举措,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,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技术水平的提升,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。
作为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省技术创新中心靠近市场需求,在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,为企业产业提供全方位、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,切实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位于宁波的镇海炼化就是其中的受益者。镇海炼化是宁波产值最高、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要造成严重的生产波动甚至停产,自从应用了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出来的supOS系统后,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。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无数个24小时不下班的“工程师哨兵”,更避免了13次生产波动和停产,系统运维效率提升了15%。
这个了不起的“工程师哨兵”——supOS系统,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,是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成果之一。中心自成立以来牵头或参与了5项国家级项目,同时还参与建设浙江省的化工产业大脑和服装产业大脑。目前,浙江省内52个化工园区中,已有47个接入化工产业大脑。
省智能工厂技术创新中心运营管理部主任 王成光:
在接下来的包括全价值链的质量智能分析系统、工业控制安全、边缘智能计算领域,我们将投入更大的精力去进行技术攻关,同时还要持续打造和夯实这个平台生态系统,继续持续为更多的企业服务,希望达到3000家的企业服务规模。
与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一样,位于绍兴的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的技术成果——“有机颜料的自粘胶囊化及其在清洁印染应用中的关键技术”切实解决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。
这项技术针对有机颜料造成的布料硬、透气性差、不上色等难题进行攻关,解决了这一困扰印染行业多年的难题。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应用了这一技术后,产品品质得到了提升,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企业能耗。
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桥区人大代表 李传海:
这个项目的实施,对我们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很大的提高,像去年虽然是新冠疫情,像我们做这个产品的话,染料成本总要节省个1000多万元。比传统数码印染的节能要节省44.1%,节水是99.7%。
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戚栋明:
希望通过我们中心以及中心的团队给企业家的理念,给我们柯桥的产业的规划导向,我们能够带来新的一些思想、新的一些观念理念,通过这种方式来从面上来辐射,来带动柯桥的纺织业的发展,和浙江省的纺织业的发展。
据悉,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以培育我省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,在批复创建后2年内,要基本形成能攻克产业“卡脖子”技术的能力,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宁波镇海区个人借钱放款|宁波私人民间借钱|宁波私人有收入可借;5年内,基本建成能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、吸引领军型创新人才、策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技术创新平台,支撑重点产业集群跨越发展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。
未来,省技术创新中心将在完善组织架构、引进高端人才、吸引多元投入、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。
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 楼新明:
下一步,我们将聚焦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,加快布局15家省技术创新中心,开展产学研跨区域的协同攻关,加快取得一批重大的标志性成果,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。
奋楫扬帆风正劲,勇立潮头逐浪高。未来,随着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,省技术创新中心也将持续聚焦三大科创高地,奋力攻克重点领域关键技术,努力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,促进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,发挥技术创新中心的集聚效应,为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贡献力量。
来源: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、浙江经视
编辑:唐逸涵